由於一向以來都是上班一族,所以鼠尾B跟工人姐姐比較親近一點,「扭計」之時,她也會喜歡靠近姐姐;最近,爹地又跟她睡在同一房間,所以她又較為喜歡跟爹地玩。
前天晚上,因為鼠尾B大病,鼻子塞了,睡得很不安寧,每半個小時就醒一次。卒之,我決定抱著她坐在梳化上睡,因為坐著比橫躺著舒服,鼻子舒暢得多。結果,我們就此過了一個晚上,昨天帶她往醫生處,用藥後情況好得多了。我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當她病的時候,她不要姐姐,不要爹地,其他人更是休想親近她,因為她只要媽咪﹗
「爹親姐親不及媽咪親」,正是病榻中的鼠尾B之寫照。盼望她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時,會懂得「爹親娘親不及上帝親」,找緊上帝吧﹗
後記︰野味大獲全勝是有代價的,因為昨天晚上野味也開始感覺不適了。。。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
牧區新模式
屈指一算,我回流香港已有九年有多,參與青二A牧區 (之前稱為以利沙團契) 也已有九年有多。從十多人的團契,慢慢增至七十多人,再回落到現在的三十多人,這個群體實在有很大的變遷;大家都忙了,有自己的家庭,很多有兒女,需要顧及的有很多,很多人對牧區的參與都會有所不同。
四月開始,牧區便會開始新的模式,其實時間仍會是星期六晚上,但每個月的聚會就會減少至三次 ~ 一次查經、一次小組、一次大團,一切程序也會從簡。
剛過去的週會,領詩的姊妹分享到她很欣賞一位初信的弟兄,因為他縱然很多東西都不大清楚,他也不認識區內的肢體,甚至未必會有很多人關心他,更未必會有肢體每一個星期打電話通知他,但他仍會出席所有的聚會,只因為他存著一顆願意認識上帝及願意參與牧區的心。是的,正如姊妹提到,我們不是因為組長提醒而出席聚會,也不是因著別人的關心而出席,讓我們就抱著一顆單純的心出席聚會吧。
趁我父母在香港,可以幫忙看顧兩個女兒,我也會多多參與。盼望在他們離港之後,可以安排到繼續參與,畢竟,這是過去九年在主內成長及經歷祂的地方。
四月開始,牧區便會開始新的模式,其實時間仍會是星期六晚上,但每個月的聚會就會減少至三次 ~ 一次查經、一次小組、一次大團,一切程序也會從簡。
剛過去的週會,領詩的姊妹分享到她很欣賞一位初信的弟兄,因為他縱然很多東西都不大清楚,他也不認識區內的肢體,甚至未必會有很多人關心他,更未必會有肢體每一個星期打電話通知他,但他仍會出席所有的聚會,只因為他存著一顆願意認識上帝及願意參與牧區的心。是的,正如姊妹提到,我們不是因為組長提醒而出席聚會,也不是因著別人的關心而出席,讓我們就抱著一顆單純的心出席聚會吧。
趁我父母在香港,可以幫忙看顧兩個女兒,我也會多多參與。盼望在他們離港之後,可以安排到繼續參與,畢竟,這是過去九年在主內成長及經歷祂的地方。
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
常存感恩的心
自從鼠尾B懂得祈禱之後,我發現了她的禱文有一個特點。以下是一些禱文的內容︰
"Thank you Lord for the food. Help me grow and keep me healthy. In Jesus' name, Amen." ~ 這是她第一次自己曉謝飯的禱文,讓我們非常驚喜。
"Thank you Lord for the milk. Help me grow and keep me healthy. In Jesus' name, Amen." ~ 我們發現她用"milk"代替了"food",表明她不是「順口開河」,而是真的明白自己在說什麼。
"Thank you Lord for the medicine. Help me grow and keep me healthy. In Jesus' name, Amen." ~ 其實藥不會令她grow的,倒真是會令她得到健康。
"Thank you Lord for Daddy. In Jesus' name, Amen." ~ 姐姐教她臨睡前祈禱,她為到爹地感恩。
"Thank you Lord for Daddy, Mummy, 公公, 婆婆, 爺爺, 嫲嫲, 姐姐, baby, 爺爺, 嫲嫲, Mummy, 姐姐, baby, 公公, 婆婆, 姐姐, baby, Daddy, 爺爺, 嫲嫲, ..." ~ 雖是不斷在重覆,是一個沒有終結的祈禱,但重點仍是感恩。
當然這些都是我們教她講的禱文,她仍是未懂得自己用自己的言語去祈禱,但希望她在以後的日子,常以感謝為祭,常存感恩的心﹗
"Thank you Lord for the food. Help me grow and keep me healthy. In Jesus' name, Amen." ~ 這是她第一次自己曉謝飯的禱文,讓我們非常驚喜。
"Thank you Lord for the milk. Help me grow and keep me healthy. In Jesus' name, Amen." ~ 我們發現她用"milk"代替了"food",表明她不是「順口開河」,而是真的明白自己在說什麼。
"Thank you Lord for the medicine. Help me grow and keep me healthy. In Jesus' name, Amen." ~ 其實藥不會令她grow的,倒真是會令她得到健康。
"Thank you Lord for Daddy. In Jesus' name, Amen." ~ 姐姐教她臨睡前祈禱,她為到爹地感恩。
"Thank you Lord for Daddy, Mummy, 公公, 婆婆, 爺爺, 嫲嫲, 姐姐, baby, 爺爺, 嫲嫲, Mummy, 姐姐, baby, 公公, 婆婆, 姐姐, baby, Daddy, 爺爺, 嫲嫲, ..." ~ 雖是不斷在重覆,是一個沒有終結的祈禱,但重點仍是感恩。
當然這些都是我們教她講的禱文,她仍是未懂得自己用自己的言語去祈禱,但希望她在以後的日子,常以感謝為祭,常存感恩的心﹗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B2之名字
上星期六的牧區週會中,住我家樓上的姊妹跟我說要來探"B2",才發覺原來B2的名字還未被公開。
英文名字,上回已介紹過了。跟鼠尾B之名字一樣,B2的名字是以「君」字開始。其實匿名好姊妹上回提的名字「悅」,野味其實也很喜歡,只是跟Grand Hyatt酒店同名,而這酒店實在太有名了,比跟鼠尾B同名的Kimbeley酒店更有名,所以似乎未如理想。
經審批名字六人小組 (即是爹地、媽咪、爺爺、嫲嫲、公公、婆婆) 商議了近六個星期,B2之名字最後取了一個「悠」字,跟鼠尾B之名字同是「心」部,有以下意思︰
君 - 在上者,天上的君王
悠 - 舉起,To lift, hold above (參考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電子版)
每個名字,都盛載著父母對孩子的希望,願意兩姊妹都可以成為在主裏的人,得蒙祂喜愛。
英文名字,上回已介紹過了。跟鼠尾B之名字一樣,B2的名字是以「君」字開始。其實匿名好姊妹上回提的名字「悅」,野味其實也很喜歡,只是跟Grand Hyatt酒店同名,而這酒店實在太有名了,比跟鼠尾B同名的Kimbeley酒店更有名,所以似乎未如理想。
經審批名字六人小組 (即是爹地、媽咪、爺爺、嫲嫲、公公、婆婆) 商議了近六個星期,B2之名字最後取了一個「悠」字,跟鼠尾B之名字同是「心」部,有以下意思︰
君 - 在上者,天上的君王
悠 - 舉起,To lift, hold above (參考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電子版)
每個名字,都盛載著父母對孩子的希望,願意兩姊妹都可以成為在主裏的人,得蒙祂喜愛。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榮頌團契
未坐完月之前,我們牧區舉行了一個週會,就是到訪榮頌團契 - 一個只有弟兄的團契,而大部份都是曾吸毒的人。今次,輪到榮頌團契的弟兄來到我們牧區分享及主領聚會,這麼難得的聚會,當然要參與。
其實香港有很多福音機構是幫助人戒毒的,但面對面與他們接觸的倒是第一次;弟兄們都是黑黑實實的,年齡差別很大,例如在我們小組分享的弟兄就有六十歲,但也有一些是頗年輕的,相信只大二十多歲。
聚會主要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有弟兄主領敬拜及其中一位講見證;他們帶領的質素甚高,讓大家都很投入呢。而其中這位弟兄講的見證也很讓人感動。
接著的是創辦這團契的牧師的信息分享,這位麥牧師,本是美國人,來了香港五十年,因為曾牧養的年輕人因吸過量毒品而死亡,所以就立志作福音戒毒的事奉。他的信息,雖然很難聽得明白 (因為他的粵語雖然流利,但始終有很重的口音),但仍很讓人感動,他分享在這五十年間,他如何的憑信心倚靠上帝,而上帝又如何帶領他事奉,最深刻的是他引用了馬太福音19章的經文,講到若信徒撇下自己的一切,上帝會讓我但得著百倍,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最後,我們分成小組分享。在我們小組當中的兩位弟兄都十分健談,他們形容自己本為「爛泥」,但上帝卻讓他們生命得著很大的改變,以致於他們的家人都可以信耶穌,他們也立志要為主作鹽作光作見證。
總是覺得,這些不平凡的見證,比我這些沒有什麼大經歷的人的見證要來得震撼,相信他們的經歷也更能讓別人看到上帝的偉大作為。無論如何,他們確實鼓勵了我要更勇敢地向別人傳福音,因為上帝對每一個生命都是看重的。
其實香港有很多福音機構是幫助人戒毒的,但面對面與他們接觸的倒是第一次;弟兄們都是黑黑實實的,年齡差別很大,例如在我們小組分享的弟兄就有六十歲,但也有一些是頗年輕的,相信只大二十多歲。
聚會主要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有弟兄主領敬拜及其中一位講見證;他們帶領的質素甚高,讓大家都很投入呢。而其中這位弟兄講的見證也很讓人感動。
接著的是創辦這團契的牧師的信息分享,這位麥牧師,本是美國人,來了香港五十年,因為曾牧養的年輕人因吸過量毒品而死亡,所以就立志作福音戒毒的事奉。他的信息,雖然很難聽得明白 (因為他的粵語雖然流利,但始終有很重的口音),但仍很讓人感動,他分享在這五十年間,他如何的憑信心倚靠上帝,而上帝又如何帶領他事奉,最深刻的是他引用了馬太福音19章的經文,講到若信徒撇下自己的一切,上帝會讓我但得著百倍,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最後,我們分成小組分享。在我們小組當中的兩位弟兄都十分健談,他們形容自己本為「爛泥」,但上帝卻讓他們生命得著很大的改變,以致於他們的家人都可以信耶穌,他們也立志要為主作鹽作光作見證。
總是覺得,這些不平凡的見證,比我這些沒有什麼大經歷的人的見證要來得震撼,相信他們的經歷也更能讓別人看到上帝的偉大作為。無論如何,他們確實鼓勵了我要更勇敢地向別人傳福音,因為上帝對每一個生命都是看重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