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野味の觀感」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野味の觀感」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月22日星期日

轉機@樟宜機場

以往,無論工幹還是旅遊,星加坡都是目的地,從來未有試過在這裏轉機,上次去香港,只是4小時,抵達和離開都是Terminal 1;今次回程留10小時,倒是有機體驗一下在這獲獎無數的機場轉機。

上機前我哥哥已告知我,大部分商店都是經營到很夜,而三個terminals有小火車穿梭在當中,非常方便。我們到星加坡時是Terminal 3,果真是五光十色,店舖林瑯滿目,其中有三間售賣咖啡、茶、朱古力的店至為吸引:






辛苦地睡了一覺,早上到food court吃了一個早餐。向來喜歡試地道食品又想試新食物的我選了一個肉脞湯,內有潤、肉丸、雲吞、紫菜、大地魚等,味道不錯呀:


難怪有甚多旅客在星加坡轉機,尤其夜晚時段,它甚至有泳池、沐浴設施;相比下,就甚少人在晚上於香港機場轉機,有報道稱香港甚至已拱手相讓了航空領先位置給星加坡了。

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

賠償?

大家記得五月天線得得B的新聞嗎?當時大家都熱議,覺得該家長被要求賠償實在不應該,又覺得該公司的公關很差等等。昨天,我就遇上摔碎店內產品的事件;留意事件主角是我,不是其中一位女兒。

已搬家兩個月,卒之不用每星期六去看裝修物料、傢俬等,在沒有小組聚會、大女較少功課的星期六可以出外走走。

昨日到了city行逛,行逛文具店、書店(又破財)、家具店,臨回家前見到了出名茶店,身為茶迷的我便進去看看。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茶葉、各類水果茶葉,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茶葉品種,例如creme brulee、caramel brownie之類,也有不同款式不同顏色的茶隔、茶杯、茶壺等。由於本身已買了很多包茶葉在家,又拿著很多書,所以我便說下次再買這款和那款吧。剛想離開,背著背囊的我退後時,感覺到背囊碰到了身後的茶杯茶壺,剛想扶一扶和向三個女兒求救,已來不及了,不知是茶杯還是茶壺被摔到了,掉到地上的聲音非常清澈,我們四人立時呆立在店內。。。O咀。

平時常叮嚀女兒們入任何店內要非常小心,不好碰到店內的易碎東西,誰知今回撞板的是我。當時心想,感恩這是我尚可負擔得起的東西,而不是很貴很貴的家俱、擺設。店員來了,我立時說“非常抱歉,我會照價賠償”,店員立時說“不需要啊,至要緊是你和小朋友沒有受傷啊!” 我前後問了三次,他百分百肯定說不用賠償。我便說我買些東西吧,他說“不一定的啊”,我說其實本身都打算買的,我現在就去選啦。最後買了這個漂亮連茶隔的有蓋杯與及兩包茶葉,還做了會員。


這相信是很多“正常”、有人情味商店的做法,人沒有受傷,比商物弄碎了的損失更重要;不用客人賠償,想必令到"內疚"的顧客總會買點商品,豈非雙贏?這也許是中西文化的差別吧,中式管理方式是店員怕被怪責,總又覺得便宜了客人,西方文化呢,或許除非是超級貴的貨品吧,否則安全至上,也令客人留下好印象。我,較喜歡後者,大家有傾有講完成交易,我在日後也肯定會再光顧。

下次,記住要把背囊放身前,以防同類意外發生。

2022年5月19日星期四

Vote



多年前,也寫過一篇網誌︰煲吠與袋巾,記得當時的"袋巾",有一句選舉口號叫︰「有得揀,先至係老闆」;雖然實際上,市民根本沒有可以揀的權利,但可以有多於一位的候選人,可以看看辯論之餘,候選人也可以仔細預備他們的政崗。今年的香港行政長官,已成為國際的一個「笑話」,民眾不可以選之餘,「候選人」也只有一位,根本不可以被稱為「election」而只是中央的一個「selection」。有香港同事甚至用「被強姦」來形容她的感受,雖然有少少誇張,但也甚為貼切。

相比之下,澳洲有完善的投票系統,沒有賄賂,公平公開公正,大家都可以自由地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人選而投下神聖一票。

星期二我已經在澳洲總理選舉中提早投了票 ~ 希望我投的黨可以勝出!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又愛又恨

自疫情以來,各式其式的開會software突然冒起,有Skype啦,Bluejeans啦,Zoom啦,讓不能見面的同事同學弟兄姊妹有機會透過網絡見面。

在幾款用過的software中,我個人最喜歡Zoom,公司小組每星期都使用,而公司祈禱會、查經、教會牧區、門訓都是用Zoom。除了很容易用、有齊基本的功能之外,Zoom可以讓用家用得到所有參與者,不像某些其他software般只看到發言的人或部分參與者;它也備有分組功能,用來分組祈禱就非常好;另外Zoom也有"virtual background"功能,有時若不想讓人看到所在地又或開會當天未有執拾家居,Zoom確實比其他software優勝。

疫情早期,三寶貝學校是用Google Meet,想必因某些finctions未如理想,所以後來轉了Zoom。9月開學,各科也用Zoom來上課,總算不會因為疫情而彷彿在學業上落後過。然而,雖然能基本學到知識,始終欠缺人與人相處的經驗、presentation skills,又未能默書、體育美術音樂等都是水過鴨背式的教學,所以雖然Zoom是十分好的發明,但能夠回校上課就更好,況且家長負責對功課、上載功課等實在累透。感恩,這種磨人的生活明天將會完結!盼望傳說中的第4波不會來臨!

2019年6月19日星期三

政治風暴後感

這兩個星期,香港人實在是經歷了很多。

我9/6有遊行 - 締造歷史,是跟一班弟兄姊妹一起去, 遊行的目標雖然非常清晰,但是遊行的期間有很多口號令我覺得不太舒服,當中甚至有粗口,我沒有參與叫喊這些後號,但最後我都有完成。

12/6 本來是想過去參與一下「野餐」,不過實在太多工作要做便沒有去了, 有去的同事都有提到目睹年青人戴口罩與警察想開始火拼的情況,其實都有少少危險。 最後四點鐘被老闆趕走了,我們提早回家,後來5、6點人群蔓燃到金鐘,感恩我提早離開公司而可以較為順利回家。

16/6 原本是何弟兄去遊行,但他星期六晚聽完新聞之後便決定不去了。我本來都在想: 是否應該他不去就由我頂替呢? (因為要照顧小朋友之原固,始終我們只可以派一人去) 最後我都沒有去,後來再聽新聞,都覺得沒有去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在五個訴求之中,我只認同其中一或兩個,我並不完全認同所有的訴求,所以最後沒有去遊行,心裏是平安的。

我在Facebook當中都有forward一些新聞或者評論,今星期forward了一段較為「藍色」的報道,立時給一群黃色的粉絲攻擊,心裏面確實很不高興, 因為我只是想有一個較為balanced的見解,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只是聽一面的意見,所以決定我不再對這事作任何評論。

今天銀行團契牧者來作專題講座,正正就是講這個題目︰「從聖經看"逃犯條例"的修訂」。內容是講述「政教分離」的概念、基督徒何時可以「犯法」(因公民抗命其實是犯法的)、 以及信徒如何回應今次的事件。我覺得整個講座是對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無論我們是抱著什麼見解,我們站在什麼顏色的那一邊 (我是綠的、希望較為balanced的), 教會和信徒群體仍然應該要追求在主裏合一。就算耶穌十二個門徒當中,其實都有奮銳黨(就像今天反對政府、較激進的)和稅吏(民建聯﹗)在當中,牧師的教會也有建制派的或民主派的議員等,大家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而最重要是大家和諧、合一的。

重要的是,我們要尊重在上者,若然她應該下台,上帝自然會用祂的方法讓她下台。我們仍應該要追求愛、和平、公義。

感恩當我退一步、不想再評論之時,反而就可以做到追求愛、和平和公義,因為常常forward一些新聞,挑起彼此的仇恨,其實對整件事一點幫助也沒有。牧師也鼓勵我們應該都多為特首祈禱,求主幫助她更有智慧更謙卑去管治香港。

是的,當參與這些評論或者去遊行,其實會挑動自己情緒,退一步去看看整件事就更能客觀一點,多一點愛。盼望我真的能做到多為在上者祈禱。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榮耀神


兩天前,新出爐影帝在頒獎禮上多謝工作人員、媽媽之後,還多謝上帝,諗了詩篇23:4來結束他的發言。從來不知道他原來是基督徒,因為他一向言行有些奇怪、私生活絮亂,但欣賞他在最多掌聲之時,把榮耀歸與上帝。

今天,有一樁新聞震撼全港,已受浸的天后丈夫和一位已有男友的女藝人被爆有曖昧關係。網民在各社交媒體大罵,又替他們的另一半不值,有人又留言︰「他不是已受浸的嗎﹖」

前者是不多人知道他是信徒,後者就很高調。這兩件事讓我想到,怪不得很多人都不曾披露自己是信耶穌,第一,別人會對你有更高的期望,第二,也許做某些不合「體統」的事情時會有所窒礙,第三,某天在信仰上失足時,別人不單會怪罪與你,更加會「入埋上帝數」。

無論如何: 求主保守我心,讓我行事為人都與主的恩典相稱,讓我的生命能榮耀上帝。

2017年6月10日星期六

I am McDull

曾聽某牧者quote這個故事,在網上看到,也是基督教學者寫的,其中麥嘜那段是這樣的 ~



「從前有隻小豬,名叫麥嘜(McMug),他是一隻牧羊豬,負責牧放村裡的羊。若有狼出現,牠便要大叫「狼來了!狼來了!」藉此召喚山下的村民來幫手。
  有一天,麥嘜大叫「狼來了」。山下的村民聽到麥嘜呼叫「狼來了」,都連忙拿起武器,急忙跑上山,去幫助麥嘜趕狼。
  怎知辛辛苦苦跑到上山崗,卻看不見狼,只看見麥嘜在笑。麥嘜指著這些狼狽的村民說:「你們真是大傻瓜。我那裡有叫狼來了呢,我只是自己在唱歌而已。」接著,麥嘜便大聲唱起歌來,「啦啦啦,啦啦啦」。
  村民很不高興,但也不能對麥嘜怎麼樣。
  日子過了不久,麥嘜又重操故技,大聲叫:「狼來了!狼來了!」
  聽到呼叫,村民便又急忙的跑上山。今次,像上次一樣,又被麥嘜嘲笑一番。
  「狼來了」的惡作劇次數多了,受騙上山的村民變得越來越少。村民開始不相信麥嘜了。到最後,當麥嘜叫「狼來了」的時候,再沒有人,再沒有一個村民跑上山。但是,還有一個,那就是麥嘜的朋友,是全村最肥、最大汗,跑得最吃力、最慢的麥兜(McDull),牠帶著武器,氣喘喘的跑到山上來。
  麥嘜嘲笑他:「你真是全村最傻的人!」
  全條村現在就只有這個全村最肥,最大汗,跑得最吃力、最慢,並且是全村最傻的麥兜,每次聽到麥嘜大叫「狼來了!狼來了!」的時候,都會很慢,很辛苦,很大汗,很蠢的跑上山來,然後被麥嘜嘲笑,然後知道被騙。
  故事不斷循環。「狼來了!」跑上山,被騙。「狼來了!」再跑上山,再被騙。
  最後,麥嘜望著面前這位氣喘喘的朋友,這位朋友的每根豬毛都夾著幾粒大汗珠。麥嘜問牠:「你為什麼這麼傻?你為什麼到現在還相信我?」為什麼呢?事實上,麥兜再傻,也不會相信「狼來了」這謊話了。但是,為什麼牠依舊每次都跑上山來呢?
  以下是麥兜當時對麥嘜講的一番話。
  「我現在已不再相信你的謊話了。開始時,當然相信;現在,不相信了。但麥嘜,我不能不跑上來啊!萬一,萬一真的狼來了,只要有一次,真的狼來了,要是村民不跑上來幫助你,要是我也不跑上來幫助你,你很可能被狼吃掉了!我受騙,當然憤怒,但這不過是白跑了一場。可是,只要有一次,只要有一次我不相信你,你可能會沒命啊!」
  聽過麥兜的說話,麥嘜拉著他的手,心裡又高興,又慚愧。
  麥嘜覺得,這夜的山坡很美麗!
  之後,麥嘜再沒有叫狼來了,麥兜也不用跑上山。由於這樣,麥兜便缺乏運動,變得越來越肥。
  為了麥兜的健康,於是麥嘜改口叫:「豬來了!豬來了!」當麥兜聽到「豬來了」的時候,便跑上山,和朋友麥嘜一起,一起摘果子,一起欣賞那美麗的山坡。
   作為牧童,麥嘜是完全不稱職的。
  他沒有珍惜自己牧羊人的角色,他沒有珍惜別人對他的信任,他沒有珍惜羊群對他的倚賴。看來,他將失去一切。
  故事的轉捩點,是因為他有一個豬嘜朋友:麥兜。
  縱使被欺騙,縱使跑到身水身汗,縱使很憤怒。但是,他愛惜朋友,他為朋友著想,他寧願自己受虧損,也要叫別人得益處。他拯救了麥嘜,也拯救了整個故事。否則,這個狼來了的故事,便會再重複第一個「狼來了」的故事了。
  麥兜,是一個好朋友。他是一個牧人的好牧人。他牧養了一個牧人。」

Source: https://www.cco.cuhk.edu.hk/chaplaincy/chi/sermons/2012/04/what-shall-we-do-when-the-wolves-come/


或許,我在很多人眼中看「豬」,但我仍樂於當我的「麥」,願身邊的「麥嘜」有一天能體會到。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可悲的香港

三月二十六日,是香港一個十分悲哀的日子。這次特首選舉,跟以往幾次不同之處,是一個仍是小圈子、但只有建制人士參選的選舉,但中央仍是插手,結果並非高民望的參選人當選,而是中央欽點、內定了的人士當選。

正如我面書中,朋友留言道,四個人任何一位都差不多。誠然,四個人選其實都是親中人士,道理上差別不大,甚至最受歡迎的人說過會推23條。但問題是,香港人想一位會聆聽的人當選,而不是想硬推各樣政策而不願聽市民聲音的人當選。就算推23條,若聽市民聲音,相信會得著妥善處理吧。

那麼既然是四個都差不多,中央何解不聽聽市民的意願,讓一個不會撕裂香港的人當選﹖

所以,縱然一早知道結果,仍然對薯片落敗有些傷感,也對既得利益者們的咀臉嗤之以鼻。不過,薯片雖敗猶榮,但65歲了,五年後必定不會再參與。下回會否有如此受人們愛戴、有能力的人參選呢﹖且拭目以待。

2017年3月10日星期五

原則

最近,收到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期待了已整整一年的廸士尼電影、真人版「美女與野獸」,跟我們預期有點兒出入,就是內中加插了一段同志橋段。當想一家人在考試後想去收看這套本是合家歡的電影,因為是鼠尾B最喜歡的公主,而且跟上回真人版「灰姑娘」一樣,場景、佈置、服裝、主角的演出都應該是很出色的,但卻發現原來電影被平權人士騎劫了,我們一家顯然是十分失望。而我放在Facebook的報導所引起的討論,也很有趣。

誠然,只是反派Gaston和LeFou的一段可有可無的小插曲,對某些人來說,並不算很嚴重,但個人認為,無論這段小插曲有多短,他出現在一套合家歡的電影,就大大影響小朋友以後對LGBT的看法。基督教論壇報談論到,某基督徒電影院老闆拒絕播放此影片,「如果我不能和上帝或者耶穌一起觀賞整部影片,那乾脆別做生意算了。」「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基督徒,不會在聖經所教的原則上妥協,因此電影院會繼續播放適合闔家觀賞的影片,觀眾不用擔心會在我們的電影院裡看到有關性、裸露和組言穢語等不適合的內容。」

很贊同佈道家Franklin Graham講到「美國是個自由國家,廸士尼當然可以選擇想要拍的題材,但是他們試圖要推銷LGBT議題給我們的孩子,身為基督徒,我們有權拒看廸士尼。」所以並非戲份多與少的問題,乃是原則問題,既然LGBT是我們敬畏的上帝所恨惡的,我們便要堅守原則;縱然有些人認為可跟小朋友好好解釋、教導便可,但進場看,等於給廸士尼一個訊息 - 我們不介意LGBT、甚至是支持LGBT。那麼我寧願跟三寶貝、特別鼠尾B解釋因何我們不去看,似乎更合理。上帝是輕慢不得的。

但願我們的「罷看」能讓廸士尼明白,有些原則,我們會死守,不會妥協。

2015年3月24日星期二

安息

昨天新聞是舖天蓋地關於前新加坡領導去世的消息。雖然這跟自己沒有太大的關連,但野味也不得不從心底裏由衷地佩服這位老人。

是的,很多人對他的評價是毀譽參半,並非人人喜歡他,某程度上,他是獨裁的,也干涉言論自由,據悉,若有人在街上被車撞死,當地是不能報導的,那種家長式管治也不是人人受得到。不過,整體來說,新加坡在過去數十年由獨立到今時今日的景況,由第三國家發展到今天第一世界國家,這前領導實在是功不可沒,他對教育、住屋等政策也著實是很成功。難怪很多人昨天都哭了,這不是對北韓領導人過世那種的哀哭,而是真真實實像家人去世一般的哀哭,看似很不可思議,但也是我自己很多新加坡朋友真實見證的,他們都表達到,身為新加坡人,引以為傲呢。

我很難想像,中國領導人、甚至香港領導人去世的話,香港人的情感抒發會去到什麼地步。或許只會是簡單作個功過評價,相信不會有人會哀哭吧。無論如何,這新加坡前領導實在是成功的。願你安息!

2015年3月22日星期日

觀眾 · 雪梨 (三)

我們在雪梨到訪了兩間教會。

第一間是我的母會,是一間獨立教會。以往牧養我們的牧者皆已退休,年輕牧者是我們以往在大學的同學,而且很多以往一起成長的弟兄姊妹(包括野味媽咪)都仍在這裏聚會。另一間是宣道會,牧者是數年前離開了我們香港聚會的教會,到達雪梨牧養當地教會的牧者。除了零星有幾位肢體是認識之外,其餘都不認識,不過大家都很熱切,有很多弟兄姊妹前來與我們傾談。

兩間教會,都有一特色 (也許是很多外地華人教會的特色),便是有英語堂、普通話堂、粵語堂 (母會更有雙語堂)。現在海外華人教會的共通點,便是前二者有穩定的增長,粵語堂有少許停頓下來的感覺,除卻少許回流的人外,增長是很緩慢。當六、七十年代移居海外的人建立起教會後,八十至九十年代是另一波移民潮,而因此帶來了教會的高速增長,接下來便是大量中國內地人湧入,說粵語的人少之又少;新出生的孩子,說英語比粵語好,自自然然便寧願參與英語崇拜。今時今日,牧養粵語堂的牧者著實有些艱難,反而說普通話的會眾便日漸興旺起來,牧者們都要學普通話了。

這情況如何解決呢﹖多傳福音給身邊的粵語朋友﹖多培養新世代的孩子說粵語﹖盼望我們都多為他們禱告。

2015年3月20日星期五

觀察 · 雪梨 (二)

另一個觀察是關於學校與教育。碰到的家庭幾乎都問到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會回歸澳洲﹖這當然涉及到小朋友讀書的問題。

雪梨的教育,一向很不錯。小學、中學,都是甚少功課,直到九、十年級,才會多起來,小朋友們又不會被逼學十樣、八樣技能,確是會讓小朋友有一個比較快樂的童年。可是近十年,情況已大大不同,又是中國人的傑作。中國人都是望子成龍,孩子們都拚命補習。是的,若是追不上,又或想英文好一點,這無可口非,不過這些補習班,主要是把課程深一、兩年的課程壓在孩子身上,這就產生很大的問題了。

友人想讓就讀小四的女兒去補習,補習社竟然說︰「你沒有從小三就來這裏補習,恐怕已是太遲了,恕我們不能取錄你的孩子。」當地學校裏的老師,也非常反對孩子們去補習,因為往往在課堂上,已在補習社「進補」的學生,會呵欠連連,因為一早便已對老師教的課程很熟悉了,還需要在學校學嗎﹖有些更反倒越補越差,因為本想搞好未懂的基本課程,誰知未溫習好,便把深一、兩年的課程壓上來,學生豈可會進步﹖

精英學校,因是免費的,人人都搶著去讀,現在都變盡是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的天下,是的,學術甚佳,但英文程度便稍遜。最後考大學的成績,往往是亞洲人考得最好,不過,這些學生最終讀完醫學、法律之後,被發現其實真的不適合當醫生、律師,因為他們都真的只是「考試機器」,沒有具備應有的軟技能。

相比起我們的年代,雪梨的教育情況似乎真的是令人擔憂啊。

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

觀察 · 雪梨 (一)

再談雪梨。

今次到訪,有兩件事情令我驚訝。其一便是房地產的價格。全世界房地產價格最昂貴的地方便是香港,已近乎到達一個離譜的地步;溫哥華升到第二,雪梨便是第三。

廿多年前,若在香港賣掉一層樓,若非要還銀行借貸,在雪梨基本上是可以買到地方住,最多退而求其次,不住平房住公寓吧,但面積當然大很多。我們住的地區,並非很高尚的地區,一間一層、兩至三房的平房,大概二千多尺,當年售價是澳弊二十萬左右,相比起隔壁老太太在五十年代用八千元買的屋(大小間隔幾乎一樣),已是升值很多倍。

這是一區過百年的老區,今時今日很多平房都已近百年,就像野味爹地的屋,已是九十年的屋,仍然是很結實,相信現在已升至過百萬。在附近一間較小的屋,只有兩房,舊得很,售澳弊一百二十多萬,因為買家大多會把地買來,推倒舊的屋,再重新建一間新的兩層屋。再加上中國人、尤其國內人,把房地產價格推高了,以致當地人置業非常困難,特別年青人、新婚夫婦等,大家唯有租,或買公寓,又或到較偏遠的地區了。

友人說,現在流行拍賣,應該是因為可售更高價錢吧。一些比較搶手的地區、地段,通常都被中國人搶高了價錢,難怪某一次有當地人成功在拍賣中成功投得一間屋後,被傳媒大肆報導,說"今回卒之不是中國人拍賣成功了"了。

臨離開雪梨之前,我們有幸參觀一間屋,就在我娘家附近。此屋六房四廳四浴室(當中有兩間在套房內)雙車房,一邊看一邊在幻想著誰人會用那一房、琴及電腦放在那處,哈哈,可惜我們當然不會買也不能負擔。想深一層,其實價錢不算太過份,澳弊二百萬,現在澳元價低,算起上來,是港弊千多萬,在香港島或九龍區,應讓只買得到數百尺的公寓,豈能買得到一間如此美的全新五千多尺大屋﹖相比之下,香港真的像當年的長安一樣「居住不易」啊﹗

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

辦學

最近因鼠尾B的原故開始留意不同的學校之收生條件,身為信徒,當然會留意一下一眾基督教學校。

其中,津貼學校有計分制度,有相同信仰的會多5分,不過就視乎學校的制度,有些要求學生相同宗派,有些不論宗派,只需要父母受浸便可。信徒們當然想子女在有信仰的學習環境下學習,這計分制度自然有它的道理。沒有信仰的,當然覺得不公平,尤其那些"傳統名校",競爭十分激烈,那5分很是關鍵的。

另一極端,便是網上流傳某基督教學校,會在面試時問家長是否願意決志,若是的話,便可立即收生。若是已信的,因不能讓老師們報導、栽培,所以在這情況下完全沒有優勢。網上流言,是真是假,很難說,但若是真的話,就未免太極端了吧。

我不會批評那做法比較對,或許應取個平衡吧,但教會辦學應持什麼理念、準則呢?確是值得大家深究。


2014年5月26日星期一

Forgive and Forget

一對藝人因九年前生下的兒子在出生後不久便死亡,事件鬧上法庭;法庭宣判了,主理的婦科醫生被停牌兩年,藝人認為判得太輕。這在我家引起了一場熱烈的討論。

有人認為,針不刺到肉不知痛,雖然事隔九年,但當日那心靈的傷口實在難癒,為死去的兒子討回公道乃天經地義。有人認為,事件已過去,相信也不會有很多人光顧這女醫生,她已得很大的懲罰,何苦要對薄公堂,每次覆述案情及細節之時,都在自己的傷口灑鹽,這場官師的意義何在﹖難道兒子可以得以重生﹖這對藝人是基督徒,上帝不是教導我們要寬恕別人嗎﹖

我較為傾向後者的意見。不過,看來”Forgive and Forget”的功課絶對不容易。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

別了,小店

手錶停了,星期六到了平常光顧的市中心的小店換電芯。門口掛著「搬遷清貨減價」的字樣,跟鼠尾BB2進去後,便趁店主換電芯時跟他寒暄數句。我問店主是因為加租嗎﹖他說︰被迫搬走呀,就算你肯加租他們也不再續租,因為他們要把店租給連鎖化妝品牌,為打做一個專為自由行而設的商場呀。我問︰其實自由行旅客也會買錶吧。他便說,但商場已有時間廊、其他名牌錶的商店了,不需要我們這些小店存在了。

 

自回流回港到現在,我一直都是光顧這店,因為它的電芯價錢相宜,又不像街邊的電芯般,雖是便宜但效力不夠持久,而且店主及店員態度親切,每次光顧都是感覺愉快的。過了今個月,他們便會搬到深水埗,很多街坊也很不捨呢,這兩天路經這店,總是人頭湧湧。

 

在商言商,商場老闆絶對沒有錯,正如何弟兄所講,香港沒有了這班「拖喼黨」也實在不行;只是香港人流多的地方,越來越少這種充滿人情味的小店了,小店都要移至小商場,所以本地人現在大多喜歡到小商場了。盼望小店仍然可以生存,也希望這個大勢不會阻礙到年青人創業吧。但這些小店的濃濃的人情味便越來越少了。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港媽

上星期發現鼠尾B班裏多了一位從半日班調來的同學,但班裏的人數仍是一樣,原來其中一位舊同學轉校了。在Whatsapp中聽這位同學的媽咪分享,原來她轉了到大埔一間學校,雖不是保證,但很大機會可以升上銅鑼灣一間名校;他們亦因此會搬去較近大埔的沙田。聽起上來很有「孟母三遷」的感覺,這媽咪也點兒「港媽」。我仍然覺得,幼稚園第一要近,第二要小朋友讀得開心;現在學校也能做到這兩點,所以沒有考慮轉校。

這讓我在想,其實我是否已盡力為我的孩子去在教育方面作好準備呢﹖我自己原伸的家庭極注重學業,在小六的時候分別去信了很多學校,考過一部份,最後考到了兩間、派到了一間,中一便入讀了其中一間現時稱為「傳統名校」的女校。雖不是自小一起讀,亦因移民之故只是讀了兩年,但我覺得這為我日後打了很好的學業基礎。

可是,今時今日香港的教育制度實在叫人吃不消,我常在想,為何要小朋友學十樣八樣課外活動才可以得著一個面試的機會﹖為何好的學校都只是有錢人才有資格讀﹖更甚的是,因為這個原故,小朋友的價值觀都被扭曲了;曾看過一篇報導,有一對夫婦千辛萬苦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一傳統名校,某天,他回家問他爸爸「為什麼你不是CEO﹖」夫婦很是吃驚。

這些都叫我很反感。二十多年前,我們的年代,全都是靠實力、成績、運動等進入這些學校;當年也有報導,某年我校的十優狀元之父親是小販,報紙大大表揚她不靠補習,自己讀出成績來等等。

我想我仍會為鼠尾B報名,若有面試機會,便讓她試一試考一些我心目中的好學校,但是︰第一、現在競爭這麼大,恐怕機會很微;第二、就算考得上,又是否讀得上﹖第三、如此這般的校風,真的值得進去讀嗎﹖

每次想起這個話題,又或被問起這個話題,我的頭便會撕裂地痛...但不想面對,仍是要面對,要生活在這個社會裏,便要去面對當中的「遊戲規則」。求主讓我有智慧去面對這兩年的壓力﹗

2013年2月2日星期六

Salute to CY!

對於特首過去七個月的政績,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對於政治不大熟悉的野味,實在不懂評論;但我對於他截了雙非來港產子這事情實在非常欣賞!

因有妊娠糖尿的原故,前天來到醫院做心率監測,待產房非常安靜,再不像四年前般吵鬧不堪。護士們都表達,可以服務本地人,工作量少一點,工作也比以往開心。

昨天作動入院,直入產房,全程有數個姑娘監測;三人房只有兩人住;今早到餵奶房,發覺只有十數人,再不像以往兩次的要「爭位坐」。總括來講,今次在醫院的經歷頗好呀,再不是在眾雙非中間的"minority"了!

2013年1月22日星期二

奶粉

今早「頭條」有這樣的一則新聞:

「澳紐近日出現中國買家在當地超級市場,大量購入奶粉返國情況,導致缺貨。紐西蘭貿易部長格羅澤稱,當局會打擊在超級市場大量購買奶粉,違法出口中國情況,以免影響紐西蘭產品聲譽。

內地父母對國產奶粉大失信心,紛紛搶購外國品牌奶粉,除本港出現搶購奶粉的內地水貨客外,紐西蘭及澳洲的超級市場近日亦有中國買家,大批搜購當地奶粉回國,導致缺貨;部份超級市場為確保貨源充足,規定每名顧客每次最多只能購買四罐奶粉;澳洲有超級市場張貼中文告示,限制每名顧客每次最多只能購買三罐奶粉;荷蘭部份商店亦推行類似措施。

格羅澤表示,紐西蘭法律禁止非註冊出口商出口奶粉和肉類製品,該國所有出口奶粉,均經過專家審核,保證絕對安全。他強調,紐西蘭乳業有能力滿足中國市場,但出口一定要合法,政府會打擊在超級市場搜購奶粉出口中國情況,以免影響該國產品聲譽。

紐西蘭政府去年起,加強打擊非法出口嬰兒奶粉,對非法出口處以高額罰款。」

連野味父母也有聽聞,有國內留學生在澳洲買入奶粉,拿到家鄉賣!

在香港的藥房買奶粉真的十分困難,感恩野味選用的奶粉品牌,可以在護士工會訂購,也有相熟弟兄在該公司工作,所以貨源問題不大,否則,三個小朋友的奶粉數量也不少,要撲來撲去買,就真的麻煩了。

突然覺得,中國人,有時真悲哀......

2013年1月2日星期三

悲劇

最近發生在印度的悲劇,實在讓人痛心,尤其那被輪姦的23歲學生的事情,讓野味看到報導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伏。她遭到施暴後,那六個禽獸竟然把她毒打,並把她的陰道、大腸、小腸都挖了出來,並把她棄在路旁。十多天在醫院內,她未有停止哭泣,最後掙扎了十二、三天後便離世了。她的男友也不好過,被打至重傷,被脫光衣服,拋出車外,十多天以來,未有開口講過說話。

看到她生前的照片,真的覺得很婉惜,因為她真的是美女一名,而且是醫科生,大好前途,又將會和男友結婚,何解那些兇徒會如此殘忍﹖全德里、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極其憤怒﹗

報導又說到「印度執政黨建議把監禁刑期提高至最高入獄三十年,加快性侵罪行的司法程序,調低性侵疑犯受到檢控的最低年齡,以及建議向性侵罪犯進行化學閹割,以藥物抑制犯人的性衝動。」野味覺得,最好用清朝的行刑方式又或日本侵華時他們對付中國人的方式來對付他們,最後判他們死刑,因為他們所作的,真的是天理不容﹗

身為基督徒的野味,有這樣的思想,是否很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