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雪梨到訪了兩間教會。
第一間是我的母會,是一間獨立教會。以往牧養我們的牧者皆已退休,年輕牧者是我們以往在大學的同學,而且很多以往一起成長的弟兄姊妹(包括野味媽咪)都仍在這裏聚會。另一間是宣道會,牧者是數年前離開了我們香港聚會的教會,到達雪梨牧養當地教會的牧者。除了零星有幾位肢體是認識之外,其餘都不認識,不過大家都很熱切,有很多弟兄姊妹前來與我們傾談。
兩間教會,都有一特色 (也許是很多外地華人教會的特色),便是有英語堂、普通話堂、粵語堂 (母會更有雙語堂)。現在海外華人教會的共通點,便是前二者有穩定的增長,粵語堂有少許停頓下來的感覺,除卻少許回流的人外,增長是很緩慢。當六、七十年代移居海外的人建立起教會後,八十至九十年代是另一波移民潮,而因此帶來了教會的高速增長,接下來便是大量中國內地人湧入,說粵語的人少之又少;新出生的孩子,說英語比粵語好,自自然然便寧願參與英語崇拜。今時今日,牧養粵語堂的牧者著實有些艱難,反而說普通話的會眾便日漸興旺起來,牧者們都要學普通話了。
這情況如何解決呢﹖多傳福音給身邊的粵語朋友﹖多培養新世代的孩子說粵語﹖盼望我們都多為他們禱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