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五: 低燒、咳嗽,原定翌日打流感針,要改為識醫生診斷這病。
- 星期六: 早上看醫生、吃藥。中午時段開始嘔吐,不停睡。後來吃粥飲水也是嘔。
- 星期日: 打電話到診所,醫生開了止嘔藥,誰知仍是嘔。麥皮、水,全嘔出來。下午覺得不對勁,便考慮送她到醫院。到了法國,醫生建議要入院吊鹽水,但沒有床位,只是為她打了止嘔針便建議到公立醫院,但在流感高峰期,實在不想,於是致電到浸會,誰知也是沒有床位,最後荃灣港安有床位,便立時去。因他們不會接受法國的轉介信,唯有重新等候,醫生為她做流感測試,證實沒有甲型、乙型流感而中了一隻呼吸道的菌,名為RSV。即時入病房、吊鹽水和葡萄糖水。即使是等待期間,她仍有嘔吐,能嘔出東西的共18次,但連沒有嘔出東西的相信不下30次。
- 星期一: 抽血、照肺、驗小便。吃了少許白粥,沒有嘔吐,以為很快復原,誰知醫生說肺片有跡象顯示她食道可能有個洞,要即時停止飲水吃東西。下午再照肺,要飲顯影劑,以看看其實是否真的有個洞。人很累,情緒也不佳。
- 星期二: 驗完大便,發覺原來也中了腸病毒,推論是抗生素引致的,也是狂嘔的原因。因此,要轉到隔離病房,也要在鹽水管道加入抗生素去抵抗病毒,和胃藥以防止胃酸湧上,讓食道完全休息。心情好了很多,平時的跳皮樣子回來了。
- 星期三: 中午開始吃粥,晚上也吃了通粉,沒有嘔吐。
- 星期四: 照XRay後出院了!
孻B其實在整個過程當中雖然哭了很多次,但都很勇敢: 1. 打針 2. 做流感測試 3. 吊鹽水 4. 抽血 5. 驗血糖 6. 飲顯影劑 7. 抽鹽水管。真的不簡單,也因此我應允了出院後要做一些事情,要一一去兌現。
回想整件事情,實在需要感恩:
- 每次小朋友要入院(今次是第三次),剛巧是我爹媽在香港,婆婆的細心和急救知識非常重要,而公公在家主持大局,讓我們可鎮定地面對事情。
- 在婆婆來陪睡之前,剛巧換了隔離病房,好讓她較舒適地陪睡。
- 醫院在各方面都十分周到,沒有讓小朋友從此便怕了醫院。
- 孻B下星期生日,接著便農曆年,時間上非常好,康復後我們可以好好享受這兩個慶祝。
- 有一群弟兄姊妹禱告托住,當然最後也要感謝天父保守整件事。
謝謝天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