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大比大

每次為孩子想名字,都覺得中文比英文更有難度,今回想英文名字難度大大減低,何解﹖因為聖經中有三位女領袖是齊名,並一起被封聖,其中有非比Phoebe及呂底亞Lydia,另外一位就是大比大(亞蘭文 - Tabitha),又稱為多加(希臘文 - Dorcas)。未懷孕前,教會傳道人太太跟我們傾談間,知道妹妹叫Phoebe,她想了三秒鐘,便說︰「若多生一個妹妹,便叫她Dorcas好了。」有見地,我們正有此意呢。

在網上找到了談論女領袖的文章︰有多加呂底亞非比,其實新約還有其他的女性如百居拉(Priscilla)、友尼基(Eunice)、猶尼亞(Junia)、革來(Chloe)等,但有些名字已是太普遍,例如鼠尾B學校已有三、五、七個,有些是自己比較不喜歡,最後還是最喜歡多加 / 大比大。

我最近也來了一個投票,讓相熟的弟兄姊妹投究竟「多加」還是「大比大」好,前者是希臘名字,跟鼠尾B及B2的名字較相襯,但實在想到太多不大好的花名 (有一些是非常的不好),而大比大雖然不是希臘名字,但讀音較好,亦只有「大脾大」這個「花名」,跟B2的「肥脾」一樣啦。要好的姊妹笑稱︰「妳的女兒的脾全部都很大很肥﹗」

找到了另一篇好文章,跟大家分享,在此也盼望小孻B將來能成為上帝喜悅的人﹗

稍後再分享今次生產經驗。

================================================================
一.多加的背景(徒九:36-37)
「多加」(Dorcas)是她的希臘文名字,而她有另一個亞蘭語名「大比大」(Tabitha),意思是「羚羊」。敘利亞人習慣用動物或鳥類的名稱給孩子起名,而「羚羊」給人的感覺是敏捷與活潑。不管是希臘文的稱呼,或是亞蘭語的稱呼,這雙名稱的背後正在反映一個事實:多加素來所行的善事已遠近皆知,不同民族的人都相當敬重她。

「約帕」(Joppa)在當時是個漁港,即現今以色列的著名城市特拉維夫」(Tel Aviv),距離耶路撒冷西北面大約有六十公里。相傳這地方由於出海捕魚的男人不時遇難,一去不回頭,因此漸漸成為寡婦村」。有趣的是,此海港正是當年約拿先知逃避神的呼召,從這裏坐船往他施去的所在地。

按當時的情況來說,寡婦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她們無依無靠,需要人們的關懷。多加雖然也是一名寡婦,然而從她所住的兩層樓房來推測,也許是丈夫生前為她所留下的產業,因此家境還算不錯,生活不成問題。

二.多加的善舉(徒九:39)
多加雖然失去了丈夫,但她沒有怨天尤人,反而靠自己的雙手自力更生,並且學會了一門好手藝,精於縫紉。多加有甚麼善舉呢?
1.
她有一顆憐憫的心。她了解寡婦所面對的問題,這些寡婦生活貧困,在當時的社會根本沒有所謂寡婦關懷福利中心」;多加卻主動去尋找這些人,與她們做朋友,聆聽她們的心聲。聖經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一九:17)
2.
她有一顆慷慨的心。多加不但同情寡婦們的遭遇,她也不吝嗇把金錢拿出來分給她們。這可不是一天兩天的善舉,而是長久性的付出。她還親手為她們織衣,讓這些寡婦們感覺溫暖。這一點,可以從寡婦們在多加的喪禮中向彼得所展示的成堆衣服看出。多加實在是個慷慨又體貼的人,聖經介紹她所用的字眼是「廣行善事,多施賙濟」,有如其希臘名的中文譯法「多加」(徒九:36)
3.
她有一顆創意的心。有句話說:給他吃魚,不如教他如何捕魚。」多加讓寡婦們學做縫紉,讓她們也有一門手藝可以自力更生。謀生一旦有了出路,就不需要再仰賴別人的施捨。今天你若要真正幫助一個人,不是天天請他吃飯,而是協助他謀生,他就能漸漸走出生活的困境。據說孟加拉有個福音協會(Bengali Evangelical Association)在從事社會關懷工作時,先後在當地許多偏僻的村落教導村民如何購買山羊及人力車,並給他們上一些實際的教育課程。除了開辦小學教導英文,數學及基本常識外,也讓他認識聖經的價值觀。經過一段時間後,傳教士發現村民的生活不但大有改善,對福音的抗拒程度也大大降低。
4.
她有一顆使命的心。有一點要留意的是,聖經特別用女徒這個字眼來稱呼多加,這意味着多加是個跟隨主的女門徒,身上帶着特殊的使命,就是等待時機向這群寡婦們傳主的福音。廣行善事,賙濟窮人,是預備人心的福音鬆土工作,能讓我們向着為主收割靈魂莊稼的最終目標前進。關懷事工是善事,而拯救靈魂就是更大更有意義的要事。多加這種關懷行動是否帶來福音的果效?答案是肯定的。這種關懷行動也正是我們面對今天人心剛硬,人情冷漠的後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佈道方法之一。後現代社會最顯著的特徵是:用眼睛代替耳朵,用感覺代替思想。你用一大堆人生哲理向對方講明真理,他的耳朵聽不進去;他要看你這個人的生命有甚麼可以吸引他的地方。你所講的對他來說只是某種道理;但你對他的關愛,他是切身感受到的。

三.多加的報賞(徒九:40-42)
多加是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怎麼就這樣忽然間死了?從人的角度看,這是人生必經之路;從社會的角度看,這是非常惋惜的事;從寡婦們的角度看,她們失去了一個多年照顧她們的好姐妹;但從神的角度看,這正是祂開始動工的時機,更是祂彰顯能力的最佳時刻。多加活着時,她們只看見她的好行為,看見她的善心;如今多加死了,她們除了痛哭之外,也開始思想多加死後的問題:這個信耶穌的人,死後會到哪裏去?她們同時也思考另一個問題:「多加一生行善,會有怎樣的報賞?

神就在此時藉着彼得行了一件大神蹟,讓這群寡婦大開眼界,多加復活了!啊,原來信耶穌真是有復活的盼望的,這是天大的喜信。多加生前對她們所傳講的福音此刻在她們的耳邊再次響起:「趕緊接受耶穌基督吧」。

神讓多加再活過來,讓她能夠親眼看見自己過去辛苦所耕耘的,終於有了意想不到的收割;這是神賜給她最大的報賞。聖經有一句話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一二:24)

故事來到尾聲,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給他們。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徒九:41-42) 多加的故事今日對你我有何啟迪?

1.
也許我們沒有甚麼特別的恩賜,但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候去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這是每個基督徒都可以做的。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你那裏若有現成的,不可對鄰舍說:去吧,明天再來,我必給你。」(箴三:27-28)
2.
所做的善行,不一定馬上看見福音的果效;但所付出的代價,時間不會把它淘汰掉。到了時候,神會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3.
要立志成為主所喜悅的門徒,使生命有更大的容量去承載主的使命,讓主的恩典透過你而臨到更多人身上。
4.
我們的善行,主都會記念。不要忘記主曾說過的話: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五:34-40)

但願我們都成為一根小小的縫衣針,藉着它來把人的需要縫進主的恩典裏,同時也把主的救恩縫進人的生命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