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發現鼠尾B班裏多了一位從半日班調來的同學,但班裏的人數仍是一樣,原來其中一位舊同學轉校了。在Whatsapp中聽這位同學的媽咪分享,原來她轉了到大埔一間學校,雖不是保證,但很大機會可以升上銅鑼灣一間名校;他們亦因此會搬去較近大埔的沙田。聽起上來很有「孟母三遷」的感覺,這媽咪也點兒「港媽」。我仍然覺得,幼稚園第一要近,第二要小朋友讀得開心;現在學校也能做到這兩點,所以沒有考慮轉校。
這讓我在想,其實我是否已盡力為我的孩子去在教育方面作好準備呢﹖我自己原伸的家庭極注重學業,在小六的時候分別去信了很多學校,考過一部份,最後考到了兩間、派到了一間,中一便入讀了其中一間現時稱為「傳統名校」的女校。雖不是自小一起讀,亦因移民之故只是讀了兩年,但我覺得這為我日後打了很好的學業基礎。
可是,今時今日香港的教育制度實在叫人吃不消,我常在想,為何要小朋友學十樣八樣課外活動才可以得著一個面試的機會﹖為何好的學校都只是有錢人才有資格讀﹖更甚的是,因為這個原故,小朋友的價值觀都被扭曲了;曾看過一篇報導,有一對夫婦千辛萬苦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一傳統名校,某天,他回家問他爸爸「為什麼你不是CEO﹖」夫婦很是吃驚。
這些都叫我很反感。二十多年前,我們的年代,全都是靠實力、成績、運動等進入這些學校;當年也有報導,某年我校的十優狀元之父親是小販,報紙大大表揚她不靠補習,自己讀出成績來等等。
我想我仍會為鼠尾B報名,若有面試機會,便讓她試一試考一些我心目中的好學校,但是︰第一、現在競爭這麼大,恐怕機會很微;第二、就算考得上,又是否讀得上﹖第三、如此這般的校風,真的值得進去讀嗎﹖
每次想起這個話題,又或被問起這個話題,我的頭便會撕裂地痛...但不想面對,仍是要面對,要生活在這個社會裏,便要去面對當中的「遊戲規則」。求主讓我有智慧去面對這兩年的壓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