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

觀察 · 雪梨 (一)

再談雪梨。

今次到訪,有兩件事情令我驚訝。其一便是房地產的價格。全世界房地產價格最昂貴的地方便是香港,已近乎到達一個離譜的地步;溫哥華升到第二,雪梨便是第三。

廿多年前,若在香港賣掉一層樓,若非要還銀行借貸,在雪梨基本上是可以買到地方住,最多退而求其次,不住平房住公寓吧,但面積當然大很多。我們住的地區,並非很高尚的地區,一間一層、兩至三房的平房,大概二千多尺,當年售價是澳弊二十萬左右,相比起隔壁老太太在五十年代用八千元買的屋(大小間隔幾乎一樣),已是升值很多倍。

這是一區過百年的老區,今時今日很多平房都已近百年,就像野味爹地的屋,已是九十年的屋,仍然是很結實,相信現在已升至過百萬。在附近一間較小的屋,只有兩房,舊得很,售澳弊一百二十多萬,因為買家大多會把地買來,推倒舊的屋,再重新建一間新的兩層屋。再加上中國人、尤其國內人,把房地產價格推高了,以致當地人置業非常困難,特別年青人、新婚夫婦等,大家唯有租,或買公寓,又或到較偏遠的地區了。

友人說,現在流行拍賣,應該是因為可售更高價錢吧。一些比較搶手的地區、地段,通常都被中國人搶高了價錢,難怪某一次有當地人成功在拍賣中成功投得一間屋後,被傳媒大肆報導,說"今回卒之不是中國人拍賣成功了"了。

臨離開雪梨之前,我們有幸參觀一間屋,就在我娘家附近。此屋六房四廳四浴室(當中有兩間在套房內)雙車房,一邊看一邊在幻想著誰人會用那一房、琴及電腦放在那處,哈哈,可惜我們當然不會買也不能負擔。想深一層,其實價錢不算太過份,澳弊二百萬,現在澳元價低,算起上來,是港弊千多萬,在香港島或九龍區,應讓只買得到數百尺的公寓,豈能買得到一間如此美的全新五千多尺大屋﹖相比之下,香港真的像當年的長安一樣「居住不易」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