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6日星期二

令人懊惱的香港教育

曾不止一次分享過對香港教育的觀感︰幼兒園再談孩子的教育瘋狂;最近參加過一個講座,又因鼠尾B上學的原故認識了其他家長,讓我再次有感而發。

上星期一、即小朋友們開始「自生自滅」的第二個星期,我在中環碰到了另一位同學的媽咪,她第一句跟我講的說話便是「我的女兒退學了。」原來,她的女兒整個星期都大吵大鬧不肯上學,因為全天的學校生活把她嚇怕了。接著,在巴士返屯門的路途上,這位媽咪向我透露她觀察到的一些事情,某老師如何的不好、某老師又對她的女兒如何的不好等等。我常想,若然我這般的苛求、挑剔,那麼身為老師的會很辛苦呢﹗我覺得身為家長,真的不可以用消費者的心態去看學校啊,倒不如欣賞老師們的悉心安排,讓她們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導我的孩子,豈非更好﹖

另外,這位家長又分享到如何為女兒選新的幼兒園、將來的幼稚園、小學等,屯門區甚麼學校在區外比較出名,可方便在區外考學校,甚麼學校學術程度會較高,甚麼學校對直升某些中、小學有幫助,以致她心儀甚麼非屯門區小學。嘩﹗這教我有點兒慚愧,因為我完全未有搜集資料,真的是「濛查查」﹗

不過,這位家長所擔心的,也是我的擔心。香港的學校,大多是填鴨式的,實在令人討厭。還記得中二的一次中史測驗,50分滿分,我得了三十多分,有一位同學49分,一位50分。49分的一位,差不多把課文背默出來,只是漏了一句,所以拿了49分,50分的一位,因為能夠一字不漏地背默出來,所以得了50分滿分﹗但這不是一個中文、文言文的背默,若是的話,我還可以接受(雖然我真的不能接受「默書」這個概念),因為背誦文學大抵可以學習原作者的文筆,但這是一個中史測驗﹗把課文讀完、消化了,再用自己的文字寫出來,豈不是更好嗎﹖背默歷史課文,對於歷史背景、歷史人物研究、事件對後世的影響,會有幫助嗎﹖

國際學校的課程,可以讓學生有更廣闊的眼光,更懂得獨立思考,無疑比填鴨式教育更理想,但一來實在負擔不起,二來會否如很多人所講,他們的學術程度較為淺,根基打得不夠穩,以致對將來升學有影響﹖難道真的是「針無兩頭利」﹖

多認識這類家長,簡直會令自己壓力大增,白頭髮也增多了不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